短视频优化平面媒体短视频业务模式面临许多困难(图)短黑松短黑松短针法视频

传统媒体,尤其是平面媒体的短视频商业模式,仍面临诸多困难。从人力资源尤其是组织架构入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平面媒体优化短视频商业模式。

近两年,短视频成为媒体行业的热门话题,也吸引了传统媒体的大量投资。然而,纵观传统媒体,尤其是平面媒体的短视频商业模式,仍存在不少困难。

从内容来看,现有的短视频新闻产品普遍缺乏全行业通用的品质,内容呈现的表现力明显不足。. 从渠道来看,大部分媒体机构尚未探索出适合短视频的内容分发模式,对社交平台和新闻聚合平台关注较少,未能根据不同平台的特点进行个性化定制化制作。

新闻产品的制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才。遗憾的是,纸媒的人才结构与移动短视频领域的人才需求相去甚远。记者和编辑仍然是短视频的主要编辑,但他们的转型难度很大。而且,如果不能实现持续的内容输出,短视频品牌很快就会被遗忘。制作短视频是可能的,但很难围绕一个主题继续制作短视频。这也决定了短视频要做好,单兵作战或者小团战的成功率极低。这进一步增加了平面媒体发展短视频业务的难度,也意味着从人力资源尤其是组织架构入手,

短视频业务人力需求

有各种类型的短视频。从平面媒体的角度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信息类短视频和非信息类短视频。其中,信息类短视频可以简单分为突发性和计划性。

一个相对完整的视频是按时间划分的,通常需要策划、拍摄、后期制作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关键人员都是不同的。此外,根据视频内容和要求的不同,还有特效、动画、财务、会计等辅助人员。虽然大型的视频作品可能涉及的工作人员多达数千人,但核心岗位主要是导演、编剧、摄像、剪辑等。突发性短视频的拍摄,至少需要拍摄和剪辑两个步骤,而策划的短视频需要更多的岗位。

与现有平面媒体的人力资源结构相对应,可以发现,在现有的编辑人员中,编剧或策划人的位置与记者编辑相对应。因为这个职位主要负责策划、创意、提供后字幕内容。摄影记者经过一定的培训后,可以担任摄影机的位置。不过导演和后期制作这两个职位都比较专业,尤其是在后期制作阶段。普通文字或摄影记者不具备这方面的技能,造成了平面媒体短视频业务的发展与现有人力资源结构的矛盾。

为了解决这一矛盾,一些传统媒体规定了“全员培训”。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固然是满足媒体融合、主动转型求变的有效途径,但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社会分工是技术进步的结果;人做专业的事确实比较可行;从媒体改革发展的过程来看,全体员工的转型可能既没有必要,也没有现实意义。例如,我们仍然希望评论员写评论,不需要他们掌握制作短视频标题或选择配乐的技能。

因此,“全员培训”更多是在新的变化来临之际对平面媒体的一种更为审慎的应对。积极拥抱短视频新业务,需要更加积极主动的组织架构调整,从而激发人力资源活力,促进人才结构升级。为此seo排名,本文提出了一种适应短视频业务需求、契合媒体现有条件的矩阵式组织结构。

矩阵式组织结构的特点

媒体一般采用线性功能的组织结构。这种组织结构适合业务相对稳定的组织。对媒体而言,行政、财务、人事等部门采用职能性组织架构,而编辑业务部采用线性组织架构,对编委会直接负责,保留了集权的特点。

但是,短视频内容的来源与现有的编辑部门之间实际上存在一些重叠。比如春节旅游的短视频,不仅有原编辑部负责交通线路的记者,还有负责短视频业务的部门,可能导致线索反应慢,配置冗余资源或权利和责任不明确。更重要的是,导演、摄像、剪辑等短视频服务制作的核心人才,恰恰是平面媒体所没有或相当缺乏的人才。因此,对于短视频业务来说,线性职能的组织结构是刚性的,应该采用更灵活的组织形式。

矩阵式组织结构是美国最早出现的组织形式。1981年由日裔美国管理学家在《Z理论》一书中提出后,已推广到世界各地。矩阵式组织是一种非长期固定的组织,在线性职能组织体系的基础上增加了横向领导体系。矩阵式组织结构具有职能部门化和产品部门化的优势,并为每个产品线提供了清晰的职责分工。它促进了复杂和独立项目的协调,同时保持了组合功能专家的经济性,实现了在不同产品生产中共享特殊或稀缺资源。

短视频业务组织架构设计

基于以上考虑矩阵式组织结构的特点和媒体服务的特殊性,平面媒体短视频制作的矩阵式组织结构如图2所示。

考虑到记者的工作高度独立,即使是分配到同一采访部门的记者的报道领域也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同一采访部门的短视频项目也可以划分为如图3所示。记者单位可以是单个记者,也可以是一组记者,比如跑某条线的记者团AB角,甚至可以是跨采访部门的组合。

上述两种短视频业务矩阵组织架构对应的短视频业务部门组织架构可以如图1所示。4.

矩阵式组织结构的优点很多。一是盘活现有人力资源,使平面媒体和视频制作人才得到更充分的利用。平面媒体一般没有导演或后期制作的后期配置,现有的很多视频拍摄者也是摄影记者。在大规模的人力配置不切实际,必须保持可观的产出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当前形势是显而易见的。拥有人力资源非常重要。视频团队作为横向人力配置的单位,充分盘活和利用了人力资源,同时也符合视频制作的规律。二是理清线路关系,划分职责,激发积极性,为考核奖励提供制度依据。没有采用这种模式的平面媒体,短视频的制作主要由“全媒体视频影像部”或“音像工作室”等专业部门负责,但实际上他们的信息新闻线索比较稀缺,或者主要依靠传统面试部门提供的,导致反应迟钝或材料匮乏。传统采访部门采集的新闻视频往往质量不高,这与目前短信息视频逐渐超越UGC(用户生成内容)向PUGC(专业用户生成内容)过渡的趋势不符。矩阵式组织结构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这个缺点。它将前端采访部门与后端视频制作部门连接起来。考核可以进行双重考核,促使采访部门主动策划,寻找线索,参与制作全过程。视频新闻产品的质量也真正促进了人力资源的转化。

矩阵组织结构的应用

短视频是一个新生事物,平面媒体在进入这个领域的过程中必然会面临很多问题。

首先,矩阵式组织架构不是发明,甚至传统媒体在短视频业务领域也已经应用了类似的组织架构,有先例和成功经验。比如,《海峡导报》成立了新媒体视觉部负责短视频的制作短视频优化,负责视频采集的摄影师也为报纸的版面提供图片seo排名,所以这其实是矩阵式组织架构的体现。但本文首次明确提出这种组织架构适合平面媒体短视频业务的发展,这将有助于行业进一步认识到组织架构的重要性及其对业务发展的推动作用,因此以便在实践中得到更多的应用。

其次,矩阵式组织结构不仅适用于短视频业务,也适用于其他新媒体业务。在科技进步的推动下,媒体正处于一个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H5、动画、直播、问答等新的传播方式层出不穷。矩阵式组织等柔性组织结构一般具有灵活、适应性强、充分利用稀缺人才、盘活现有人力资源等特点。其他新业务发展提供了参考组织模式。

第三短视频优化,短视频业务等新型业务的开发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矩阵式组织架构只是在组织架构上提出了更可行的思路。短视频业务发展的所有人才问题。从矩阵式组织结构本身来看,存在成员轮换大、双重领导等固有压力需要克服;从短视频服务的特点来看,平面媒体面临着更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如发行方式、内容定位、持续生产、变现渠道、能力提升等,也面临着强大的来自其他各种媒体组织的竞争,这都需要纸媒人不断努力,在积极尝试中寻求突破。(方胜:深圳经济特区报民生面对面工作室主任)

参考:

1.长江、王小培:《短视频新闻制作:西方模式与本土经验》,中国出版,2017年版,3-8页。

2.黄绍义:“让报纸内容生动起来”,海峡导报,2016年第1期,97-98页。

3. 关建文:“传统媒体跟不上短视频了吗?”,新闻与写作,2017年第4期,60-61页。

4.李丹:《地方媒体发力短视频的重点和补短板策略》,《中国记者》,2017年第5期,71-73页。

5.潘书亚、王瑞璐:信息短视频的“标准”与展望,新闻与写作,2017年第5期,75-78页。

6.张艺新、宋新华:《传统媒体转型浪潮中的短视频应用》,《新媒体研究》,2017年第14期,101-102页。

7.曾光,隋丽莎:《信息短视频发展趋势研究》,《青年记者》,2017年第5期,84-85页。

8.曾瑞阳:《探索杭州日报“杭州+”视频3000万+流之路》,《中国记者》,2016年10期,60-61页。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和图片均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收集,文章和图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仅供学习与参考,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处理。